《时代楼盘》杂志丨北京金融街园中园 · 2016年
LOCATION:
北京
TIME:
2016.12.08
INFO:
北京金融街园中园
DETAILS:
生态开放的办公园区
本项目位于通州新城西北部,北邻温榆河,南望通州新城,地理位置优越。既享有温榆河生态走廊所带来的优质自然气候,又与主城区相融合。
区别于传统办公方式,项目通过灵动的建筑空间,构建出“低密、生态、开放”的园区,引入“花园式办公”理念,为高速发展的创意型企业打造办公平台。
项目所提供的新型产业办公空间平台与形态,正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双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相符合,为京城企业提供全新的商务办公选择。
巧妙利用场地
项目的用地有其特别之处:道路和场地处于不同的标高,场地比道路低约4米左右;场地通过城市绿地与温榆河相联系。
主创团队以“平台”为元素, 形成“人行上层”与“车行下层”的规划布局,巧妙地利用原有场地高差,实现人车立体空间分流。行人通过人行入口进入地块,各个独栋建筑均从组团的平台进入建筑;地下行车层汽车坡道设置在地块入口,车辆直接进入半地下车库。
组团之间通过-4米层面人行步道相互连接,通过景观阶梯使平台上人行层面与下层行车层、下沉景观互动连接。建筑、平台与半地下空间的结合,创造出一种“交互错落”的全新办公园区。
生态与低密度
项目一期主要为360-650平方米小型办公空间,具有低密空间、利用灵活、多层露台、阳光地下室、电梯入户等优势。二期主要为2000-7000平方米的中型办公空间,通过院落空间和公共景观带的组合,提供绿色生态的“园林式”办公环境。
项目整体秉持“生态•低密度”的规划原则。建筑之间以不同的布局方式,形成丰富的围合空间。结合景观环境,通过简约明快的外立面设计,赋予园区多样的个性空间。
建筑上通过对场地高差的合理利用,减少开挖成本,并形成景观下沉庭院。下沉庭院半外向,可以作为适宜季节的公共空间使用,内庭院则全部内向,在冬季也可阻挡西北风对环境的影响。建筑面向区域中主要环形道路的方向开敞,强调通透的视线效果。
何谓“园中园”
立体式的空间规划与多层面的空间组织,使该项目形成丰富的“园中园”。在流线设计中,着重突出首层人行流线的延续性,并且由此串接起几个尺度、层级和功能不一的公共开放空间。
规划中每个组团都会形成一个院落空间,组团与道路之间通过形体上的错落,又营造出宜人的公共开放空间。企业的上下产业链间可以分布在同一组团,开放的平台空间恰巧可以为他们提供沟通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