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中房报专访张华:三磊设计的“共赢城市”理念 064 of 131三磊设计执行董事吴文一在亚太商业地产论坛上发表城市更新的专题


中房报专访吴文一:走进变迁中的城市空间和街道



LOCATION:

华通大厦

TIME:

2015.11.27

INFO:

DETAILS:

中关村创业大街前身为海淀图书城步行街,在1992年“建城”后轰动一时,并一度被视为海淀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以海淀图书城为中心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成立,在经历鼎盛、衰落、升级改造和业态调整后,海淀图书城于2014年迎来了新“蜕变”。
随着第八届世界前沿建筑论坛,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策略相关议题的提出,我们走访了三磊设计总监、执行董事吴文一先生,请他介绍了海淀图书城发展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历史过程并谈了一下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看法。三磊设计2006年为海淀图书城做过更新改造设计并正着手研究下一步拓展的方向。吴文一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历史沿革变迁带给我很多启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所承载的内容也会发生一些转变。对于城市工作者来说,面对那些既“有历史”又“无历史”的街道和建筑,创造出真正为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服务的、真正有生活内容的空间,才是我们建造一所真实城市应有的态度。

Q=中国房地产报 A=吴文一
Q:为什么关注“城市复兴”?
A:城市复兴从概念意义上,是指城市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较为平稳高速的经济增长期后,社会呈现出了一派比较富足、空前繁荣的景象。但随着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以及发展周期的起伏,城市发展的富足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调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重新恢复城市活力的一种变革。
但纵观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其实存在很多的短板。而最大的问题是朝代与朝代,时代与时代的过渡没有形成良好延续的传统。特别是城市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并没有以“人”的真正需求作为出发点,造成了城市发展中的“欠账”现象,历史遗留问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发的凸显,大尺度造成的邻里关系疏远,城市人性化设计的忽视等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的道路,进行城市的改造与更新。
Q:所以说,在城市的改造与更新过程中,城市的历史、文化乃至城市未来发展相结合的设计出发点应该是人性化设计,满足城市人的需求。
A:是的,中关村大街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这是一条很有故事的大街,它的前身名叫“海淀西街”,这里曾是明清时代的“官道”,是从北京皇城出行到达海淀镇西北方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必经之路。因此,这里一直具有悠久的商业和生活氛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建,这条连接北京城里的“御道”,有些地段被扩宽了、有些被改直、有些已消失在城市的楼群中,但这条二百多米的海淀西街却仍然存在着,虽然它的名字一度改为海淀图书城,它仍然是这片城区中最活跃的一个地段。
2006年我们曾介入海淀图书城的改造,把周边的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更新,并融入了一些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关的元素,促使整条街呈现出了一片活力和有趣的面貌。在整个片区的改造中,除了保留原有的西街部分,还特别考虑到了与其相联系的一些街道、广场的改造,在空间上增加人们的交流场所,对整片区域进行活化。
但当此片区设计完成并开始施工时,社会的大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互联网已经悄然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购对实体书店的使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诸多的商家开始进行转型,海淀图书城也因为车库咖啡的入住逐步的演化为了一条创业大街,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带动了更多企业到这里投资、创业、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创业平台。此区域可以有效运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城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有效服务,为入住在这里的机构降低了“门槛”,提供了便利,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开始发生转变。其次,政府部门主动的与当时此处的业主、产权持有者进行商榷,进行空间和产权的置换,从而促进了该区域空间的合理布局,实行了统一管理,这样主动的运营模式,对这条街道未来的有效管理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轻的创业者成了这条街上最受瞩目的住户,为此海淀图书城也更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这个名字既是对当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肯定,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社会革新,思维转变的大潮即将来临。

Q:城市新出现的功能需求,比如您说的创业大街,对于城市空间物理性、社会性的转变是否对城市更新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A:城市新功能需求的出现,对于城市更新起到了革命性的推进作用。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时代应该具有自己时代的特征,建筑形式、布局也是根据当时社会的经济、需求所形成。当时代在发展,城市某些功能已不能满足当下使用者的要求,新功能区域就会随之产生。
但城市本身存在的很多区域文化是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与结晶,每个时代都应在城市留下一些印记,久而久之城市才会变得特别丰富和有趣。由此,城市在不断更新规划、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城市固有的“韵味”(历史、记忆、故事),并糅合新的需求到设计中,这也为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对人们来说,面对面(Face to Face)的交流仍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无论互联网多么发达,街道仍然是城市的灵魂,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在这里相遇相融,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009  三磊设计  京ICP备090655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207

Email 登陆